初行者的自我保护
拉珍 前几天与版主有一番谈论,言谈中,版主对娑婆佛教界鱼目混珠的现状忧心忡忡。他说:“尤其那些当上师当师父的,有识无识之士兼有,有德无德之人皆备,有证量无证量的都在,而一般初初学佛的人,佛学知识浅薄,佛学常识欠缺,是圣是凡分不清楚,还没来得及擦亮眼睛,就往往被一些妖邪之辈带向了歧途。那么,这些初行者,到底怎样做才能保护好自己的慧命不受妖魔侵害呢?” 版主提出的是一个蛮大的课题,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的。所谓魔,分内魔和...
拉珍 时常听到有人说:“某某某升任仁波且了,要当上师了,要赶快去恭喜他!”我总是默然。前日,有人又对我说:“你怎么不恭喜某某某升仁波且呢?你对他有心结吗?”我说:“我与他素无冤对,哪来的心结?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要恭喜他,又不是升官发财。若他是够格的仁波且,众生依止他能够步向解脱,我要恭喜的对象是众生而不是他。若他不是够格的仁波且,将来错导众生,等著他的,将是难以穷尽的罪业果报,我心痛都来不及,怎么能恭喜?”说完,我又...
三世多杰羌佛说:智慧不能了生死,悲智圆融才能斩断生死根。 三世多杰羌佛说:菩提心是成道之根本。 三世多杰羌佛《什么叫修行》中七支“大悲我母菩提心”: 1.知母:了彻三界六道众生无始以来于轮回转折中皆我父母。 2.念恩:应深深忆持一切无始过去、现在于轮回之父母,皆曾生育养育体爱于我,为我而劳累病苦,恩重如山,念其恩德,故思其父母之苦皆我之苦。 3.报恩:知父母为我而奉献一切,现在他们于六道轮回中转折流离,受苦无尽,我此...
凡出語之余無非也,謂詞似為非也,言無失者乃以詞奪理之失,故為非也。 凡是喜歡說自己沒有錯誤和缺點的人,實際上其本身的行為已經具備了錯誤和缺點,因為他這種語言就是一種錯誤、缺點。「人非草木,孰能無過」,也就是說,每個人都難免有這樣或那樣的過失或錯處,說自己沒有缺點錯誤的人,是以此來強辭奪理,為自己的過失辯護。那麼,其具體表現,起碼在他的身上,有顧全面子等私心雜念,或者說沒有忍辱自愧之德性。所以...
善知識者諸語皆收,諸識皆藏,歸己為用,施之眾或所益,原何來,善知本性為或而福,劣理作己批照,善道養德為或。 一個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人,都是胸懷博大,心襟寬廣,好話和壞話都聽,好的知識和壞的知識都吸收。好的知識吸收起來豐富自己的才幹,提高自己的能力,為自己所使用,以作對人類有益的事情。而壞的知識就拿來用以檢查,對照自己,引以為戒,使自己不要去犯類似的錯誤。這樣做,是因為善知識的本性是為大眾而謀...
或生于福而弗識其福,乃處福忘逆之故也,身強以弗察其康,病者之流皆知康安之樂也。 有些人生在福中不知福,儘管各方面條件都很好,但仍覺得這裡不稱心,那裡不如意,牢騷滿腹,自悲不意,這樣的人主要是處在幸福裡頭而忘掉了逆境的原故,在幸福的時候忘了曾經經歷的困難。就正如身強力壯的人往往不知道生了病後的痛苦一樣,不注意保護自己的健康,不珍惜自己強壯的身體,一旦生了病時,病臥床榻,動不能動,吃不想吃,這...
凡事應三思之弗覺,體實而再行之,不可聞言而從,亦不可聽之否虛,三思之下實施無道者,當進而窮根之研,欲覓高天彩虹而遇烏雲之佈,則疑于霞輝之弗成也,是為過失。 古人有「三思而行,再思可矣」之說,實際上,光「三思而行,再思可矣」是不夠的,在三思之後,還要具體去實踐以觀察真實效果,這也就是說,我們絕不可以聽說一件事情就立刻不加思索地去辦,而必須要加以認真思考和實踐,但同時,又不能聽到...
對人才之取捨何別?天下之或優劣和合之因,所匯果也,為一體之和,不可分割之,由是見劣而不取或,優之何獲,故收或而取優捨劣是為理也。 我們怎樣去發現、分別和取捨人才呢?天下的每個人都有好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並由此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和合整體,優劣好壞都匯聚於此,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其缺點和優點,人人都各具所長、各具所短。因此,如果我們見到一點錯誤和缺點,就不去用這個人,那麼,他的優點我們也就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