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轮回

H.H.第三世多杰羌佛说 世法哲言 二十

受人之敬者,由布益于或而所至也,如眾之讚游池妙哉,原在它之解暑施涼故耳。     有的人在社會上很受人尊敬,這是什麼原因呢?主要是他有高尚的品德和豐富的知識,能給人們帶來好處、帶來利益,時時對他人施以關懷和溫暖,大公無私,在他人遇到困難時總是全力救助,由此,人們才熱愛和敬重他,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就正如通常在夏天,大家都喜歡說游泳池好一樣,其原因主要在於在夏天的暑熱當中,游泳池能給人解熱施涼,...

H.H.第三世多杰羌佛说 世法哲言 十七

太陽性之于偉,何以故耳?面萬法與群生施光放熱故耳,故為人讚,由是之道,為或之流為眾而消益者是為其大也。   太陽的本性之所以偉大,是什麼原因呢?是太陽燃燒自己而給這個世界帶來光明、溫暖和能量,使植物得以生長,人類和動物得以生存,我們這個世界具備生存之力,也就是說,太陽為世界萬物施其諸益。所以,人人都讚嘆它偉大。那麼,同樣的道理,我們的人,只要是無自私自利之心,默默奉獻,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為大眾的利...

重点在内密灌顶是真是假

拉珍 今天有人告诉我新浪网上出现一篇文章叫做《真的受到内密灌顶了吗?》,一些行人围绕此文有一番热烈辩论,问我他们到底谁说得对? 简单讲几句。 刚开始几位的讨论依理而行,各自都有些道理的。比如依止上师的问题,的确,上师不是绝对固定不可更变的,但要看是正见善德上师还是邪知邪见上师。如果过去依止的是邪师假师,当然应当尽快远离,寻找真正的善德、圣德依止,否则怎么成就?顶圣佛陀第三世多杰羌佛也如是开示过我们。但若原来所依之师本...

[拉珍文集] 关于《拉珍文集》的说明

论坛刊登的拉珍圣德开示文章全部转载自“用钻石般的心修行——宝蓝色心域”部落格 — 为众生慧命故,请赐我大智利刃,斩灭一切邪知邪见! (网址: http://tw.myblog.yahoo.com/diamondblue-diamondblue/archive?l=f&id=19) 如 实    拉珍的世界没有敌人,他所面对的,只是一种又一种的知见,而不是任何一个人。无论对外、对内,无论何种...

实证圣量派掌握生死易如反掌之间

拉 珍 前几天,有位叫“遍修心行”的行人在部落格留言,希望我能助他纠正一位“学佛网友”的邪见。下面这段内容摘自那网友写给他的一封信: “……比如有个称拉珍的网上行客,最近写一篇文章主题说佛教理论的两面性,‘理论知见体悟派’和‘理论实证圣量派’,道理上看起来似乎没有一点儿错,但是她拉珍话说得斩钉截铁气势逼人,她凭什么就能代表理论实证圣量派指手画脚呢?再说实证圣量这个东西,确实是在书上写得不少,可是有多少人亲自见过呢?大...

通往天国佛土之路

     拉 珍 前几天,不经意在Weekly World News(每周世界新闻)网站看到一则报道,美国航天局近日公布了一张十六年前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当时哈勃太空望远镜出现故障,修复之后,传回的第一张照片是千变万化的色彩和亮光,再经调整焦距,传回的第二张照片出现了天国城市!航天局的专家们全都惊呆了,他们鉴定后确认那片城市绝对是天国:“因为据我们所知,人体生命不可能存在...

初行者的自我保护

拉珍 前几天与版主有一番谈论,言谈中,版主对娑婆佛教界鱼目混珠的现状忧心忡忡。他说:“尤其那些当上师当师父的,有识无识之士兼有,有德无德之人皆备,有证量无证量的都在,而一般初初学佛的人,佛学知识浅薄,佛学常识欠缺,是圣是凡分不清楚,还没来得及擦亮眼睛,就往往被一些妖邪之辈带向了歧途。那么,这些初行者,到底怎样做才能保护好自己的慧命不受妖魔侵害呢?” 版主提出的是一个蛮大的课题,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的。所谓魔,分内魔和...

所知之障 害人至深

拉珍 愚昧的缔造者是无知吗?不尽然。例如当我们第一次置身于言语不通的异国他乡,扑面而来的所有知识你都会像抓救命稻草一样紧握不放,那时,对于那个陌生的环境,你彻底无知,但你求知,因为生存的压力,你会敞开胸怀迎接所有新来的知识,因此你很快就不再无知。而愚昧的缔造者常常是知识。当人们对一种事物有所了解掌握之后,所掌握的知识往往变成高高的围墙抵挡新概念的碰击,总是用固有的知识作为标准衡量,不符旧者,立刻排除。但固有的一切并不...

H.H.第三世多杰羌佛说 世法哲言 十五

善知識者諸語皆收,諸識皆藏,歸己為用,施之眾或所益,原何來,善知本性為或而福,劣理作己批照,善道養德為或。    一個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人,都是胸懷博大,心襟寬廣,好話和壞話都聽,好的知識和壞的知識都吸收。好的知識吸收起來豐富自己的才幹,提高自己的能力,為自己所使用,以作對人類有益的事情。而壞的知識就拿來用以檢查,對照自己,引以為戒,使自己不要去犯類似的錯誤。這樣做,是因為善知識的本性是為大眾而謀...

H.H.第三世多杰羌佛说 世法哲言 十三

凡事應三思之弗覺,體實而再行之,不可聞言而從,亦不可聽之否虛,三思之下實施無道者,當進而窮根之研,欲覓高天彩虹而遇烏雲之佈,則疑于霞輝之弗成也,是為過失。       古人有「三思而行,再思可矣」之說,實際上,光「三思而行,再思可矣」是不夠的,在三思之後,還要具體去實踐以觀察真實效果,這也就是說,我們絕不可以聽說一件事情就立刻不加思索地去辦,而必須要加以認真思考和實踐,但同時,又不能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