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悟,6年闻法胜过17年赶佛潮的醉梦生涯
我今年七十二岁,接触佛教已二十三年,表面上看是一个“深入”佛门的佛弟子。但之前,我迷迷糊糊赶佛潮,浑浑噩噩度年华,任时光轻易流逝。直到六年前,通过一场助念我才明白什么是真佛法。 先前,我一直自以为是念佛修行人,虽不识字,也硬把常用法器学会了,各种礼赞都会唱诵,成了居士们的带头人。日常我竭力为寺庙募捐,跟着法师们做佛事,只要有人请,我和一群居士就四处帮忙,也自认颇有功德,但受用很少。 一次因缘下,我应邀去为一位师兄助念...
我今年七十二岁,接触佛教已二十三年,表面上看是一个“深入”佛门的佛弟子。但之前,我迷迷糊糊赶佛潮,浑浑噩噩度年华,任时光轻易流逝。直到六年前,通过一场助念我才明白什么是真佛法。 先前,我一直自以为是念佛修行人,虽不识字,也硬把常用法器学会了,各种礼赞都会唱诵,成了居士们的带头人。日常我竭力为寺庙募捐,跟着法师们做佛事,只要有人请,我和一群居士就四处帮忙,也自认颇有功德,但受用很少。 一次因缘下,我应邀去为一位师兄助念...
好朋友的女儿今年报考上海音乐学院,母女二人特意从厦门到上海找专业老师做考前辅导。为此母女在我家借住了4个月。 每天,女儿去上课,回来练琴试唱,做乐理练习。母亲则买菜做饭洗衣,同时兼做听音陪练。期间,母女二人经常因为女儿的作息时间,学习专注程度,频繁上网购物,乃至考试当天着装等问题,意见不一,争执不停。 三天一小闹,五天一大吵。 ——你是不是以后在我练琴的时候都要把我的手机收走? ——只要你认真专心练琴,我就不收你的手...
有一天,我看到一张CD唱片突然楞了一下,怎么张学友竟然……?在这张CD封面上,张学友恭敬虔诚的站在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身后,CD封底则有张学友恭赞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文字和签名。 此时“前尘往事成云烟,消散彼此在眼前······”张学友的一首“吻别”勾起了我凄美而醇厚的感觉,无穷魅力的前奏曲,横空出世、充满磁性的嗓音,瞬间如绕梁般回荡。我万万没有想到“四大天王之一”的张学友竟然是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弟子,刹那间我很好奇...
“这段时间我不准备接引新同学来闻法了,我要先把自己修好!” 共修前,一位师姐这样跟我说,言语流露出疲惫和无奈。她刚接引一位朋友来闻法,这位朋友念佛十多年,但很少恭闻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也甚少恭读佛经,更不明白什么叫修行。这位朋友碍于师姐的面子来了佛堂两次,后面就再也不来了。师姐觉得自己没有修好,佛法懂得少,能力有限,摄受不了众生,遂发以上感慨。 今年我已听好几个师兄师姐这么说了,刚开始我也没觉得不妥,毕竟自己也...
前言:佛法伟大且真实不虚,能让修行人了生脱死到达幸福的彼岸——净土世界,脱离轮回苦海,永享喜乐幸福。佛弟子喻琳超的外婆傅玉华居士往生后有一系列殊胜事迹表法,向世人展示了虔诚修学佛法,依教奉行的慈悲、智慧与功德。 一、八旬老人,闻法十载 外婆傅玉华,四川成都太平镇人,生于1936年,往生于2018年,享年81岁。她一生从未上过学,可以说大字不识,但她有一颗朴实的心,还有善良又坚强的性格。2008年,外婆有幸恭闻南无第三...
为了对治烦恼,我们选择了学佛,可是学佛后的生活未必如我们想象的就断除了烦恼,有时反而是因为学佛带来了烦恼。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过年回家的一次狼狈经历,让我对此有了深深的体悟。 春节,我随先生回老家过年。年迈的公婆看见我们回来,满脸堆笑,忙前忙后地张罗着,掩饰不住脸上久别重逢的激动…… 相逢是那么美好,相处却没那么简单。在家短短几天,我竟然如坐针毡,身心疲惫,初见面时的那种快乐、喜悦之感早已烟消云散。才住两天就想逃离。 ...
转基因作为一项生物技术,一提到它,人们会想到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或联想到崔永元与方舟子的世纪辩论。世间上许多事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或许会带来相应的危害,转基因食品毋庸置疑。例如视频短片《转基因——全球预警》报道了法国一个专家团队对转基因食品作了长时间研究,用事实充分证明了转基因食品的危害性。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原因让一批人极力支持转基因食品,而又是为什么很多人大力反对?作为一名佛弟子,我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
2017年10月,沙特首都利雅得举办了一场以“创新”为主题的“未来投资倡议”会议。会议最后一天,一个震惊全球的消息产生了:沙特宣布授予“女性机器人”索菲亚沙特公民的身份。 这件事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智能机器人”认知的轩然大波。人们在感受到人工智能魅力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索菲亚是一个具有“需要能够表达感情,以理解人类,与人类建立信任”的高仿真机器人。 索菲亚美丽温柔而优雅而聪慧。最令人惊叹的是,她...
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做的无非就是两件事:不是讨债就是还债。很多时候由不得我们选择,该还债时跑不掉,该报恩时避不开,也正因有“讨债”“还债”这两件事,才演绎了无数个人间的悲欢离合。本文主人翁“天赐”就是这其中的一个角色。 天赐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受母亲信佛的熏陶,她从小就做善事,常帮助五保户爷爷、奶奶干家务,挑水,种地,收庄稼,村里人没有不夸她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十八岁的天赐考上了苏北一所师范大学,那真是山窝里飞出个金...
走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我的目光在各个摊贩间穿梭。突然扫到了黄鳝摊铺,被一幕惊呆了:只见一个方形案板斜靠在墙上,一条黄鳝被铁钉固定在案板上,掏空的身体悬挂着,血液沾满了整个案板。商贩残忍的杀心和她姣好的面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心生悲凉,为宰杀的黄鳝,也为日日挥刀的她。殊不知,她每宰杀一条生命就是把自己往恶道上推进了一步。 这些血腥的画面不禁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经历的一件事。 那年夏天,我六七岁,和两个同龄小伙伴正是好奇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