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清照、屠呦呦说起,突破已知,探求未知
这个世界纷杂繁复,难以捉摸。你道是历经坎坷,有可能名垂青史;你道是平凡淡然,有可能石破天惊;你道是惊奇震惊,有可能是圣人智慧。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不被已知的知识、经验缚困,不犯所知障,往往有新收获。
(一)千古女词人是如何炼成的?
出生书香之家,从小饱览群书、婚后生活优越、博学广闻的千古才女李清照,诗词斐然成章,品完小酒就写到:“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庭院赏花有感就发:“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
如果一直这么闲写田园偶感的话,也不会青史留名。北宋灭亡后,南渡的李清照先后经历了国破夫亡的悲情,改嫁又讼离的飘零,其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早期生活优越闲适,晚期生活寂寥,孤苦伶仃。与其说生活造就了李清照,莫不如说她词上的突破来源于对苦的品读!
不拘泥于现实生活的小我,才成就文学上的大我!
(二)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拿得起,放得下”说的是为人处事的一种境界。真知灼见的求证同样需要“拿得起,放得下”的求学精神。。科学家善于打破常规,推陈出新,拿起新标准,放下已知学问,乃至不被过去的学习经验所束缚,不断突破。
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医学界获得的最高奖项。时隔三年多,日前,医药界又传来重磅消息:屠呦呦团队针对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提出了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屠呦呦及其团队在医学上的不断突破,表明了一个道理:科学需不断进取,方能更上一层楼。
(三)佛教中圣人境界凡夫岂能知?
“菩萨不断习,为渡众生故。”圣者的境界非凡夫所能读懂,凡夫也懂不起。
近代疯子喇嘛益西扬嘎,行为疯癫,举止怪异,世人岂识他是文殊菩萨化身?
有人去求加持,疯子喇嘛狠狠踢了来人一脚,把他的枪卸掉,子弹倒掉又扔回枪。佛菩萨不是大慈大悲吗?踢人一脚是加持吗?
但就在那人下山后,途中遇到一伙土匪,没有子弹只好投降,土匪见他怂了,就放他一马。可之前在交火中那人还误中了一枪!衣服因而破了个洞,皮肤上留有一个小印记,身体却没流血受损,那处正是被疯子喇嘛踢到的地方。那一脚,救了一条命!
如果世人对疯子喇嘛抱有偏见,那往往就会看走眼,无明中还会造业还不自知。
(四)放下所知障,迎来新人生
佛教里有个词叫“所知障”,意思是人们往往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已知的经验,给自己设置了一道障碍,不去了解外面的新知识。这样的人就会失去获得幸福的机会,在轮回中苦苦轮转。凡夫不了解圣者的世界,没去寻找、发现、探究,就以为自己是对的,这往往会误入歧途,因为头上的一口天不代表整个苍穹。
凡是多躬行深思,放下所知障,就会减少偏见、执见的机率。能够打破所知障多思多问,本身就拥有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擅于打破所知障的人,就是为自己的天地不断输送“源源不断的活水”。
相信真理,任何时候都能经得起推敲。不管是学佛修行人,还是其他宗教徒或无信仰人士,打破所知障,就是给自己新生的机会。
文:七七、玖蕖思
華藏學佛苑官方網站、華藏學佛苑微報、華藏學佛苑微信公眾號服務號等自媒體和網路平臺、手機平臺轉發的佛弟子的受用分享文章,只代表作者的個人知見和立場,不代表華藏學佛苑認同其知見和立場,一切知見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所說法和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公告為准。特此聲明。
華藏學佛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