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 能融化坚硬的心田
“天气热了,给大家准备水果了吗?”
“师父,有的,中午有水果的。”
“现在西瓜出来了吗?
“出来了,有买西瓜。”
“甜不甜?”
“很甜。”
……
2019年4月的一天上午,经过华藏学佛苑的知客室,我听到了大德师父与一位出家师的一段对话。当时我正参加华藏学佛苑举行的第二期学习班。
对话简易,但背后却是浓浓的关爱。那天中午,餐桌上摆了一大盘嫩瓤红芯的西瓜,我的心都被这暖暖的关爱融化了。
以前我竟不知,慈悲会生一种力用,像涓涓细流逐渐滋润枯竭的心田,摄化人心向善,让人播下菩提的种子,待适当时机可育出苍天大树。从大德师父的身上,我充分体会到了慈悲的力量。
大德师父作为华藏学佛苑的苑长,在教授师资、课程安排,以及学员衣食住行方面都良苦用心,力求学员能专心致志学习。课程内容严格依教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正法教戒,融合传统丛林生活制度,营造生活愉快,戒体精严的修持环境。
曾有人想拜大德为师,大德师父却说,先等一等,找机会拜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为师。多么可贵的无私精神啊!
大德师父不仅关心众生的成就解脱,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倍加关怀。
在报道的第一天,大德师父就专门为学员教示,要遵守当地法律,过马路注意安全,早出晚归大家结伴同行,用洗手间时如何方便下一位使用者,事无巨细,一一交待。在大德眼里,我们都是一群“小孩”。
四月的洛杉矶,早晚温差大,餐桌上时时备有板蓝根颗粒预防感冒,天气炎热时,降火的凉茶又上桌了。大德师父在午斋或药石时分,会巡视一番,关心我们的用餐情况。
正如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原来不是上座修法做功课才叫求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慈悲利益他人的道场。
非常惭愧,学佛近6年,我方知何为修行,何为慈悲利他。鉴于大德师父的言传身教,我才知道自己有多差劲。
其实,在参加学习班之前,我对大德师父是心存敬畏。一方面尊敬,另一方面却是畏惧。大德师父是我的传法师,多部仪轨法和佛教咒语都传承于大德。大德师父七十多岁高龄,平时风趣幽默,慈悲仁爱,但也词严义正,素有威仪。我怕自己言行有差,遭到批评,所以遇到大德师父,我就很紧张。有一次远远见大德迎面而来,我赶紧靠墙根候立,大德师父走远后,我才松了口气,溜边走。现在回忆起那一幕,对自己是又好气又好笑。
但自从见到这份慈悲、仁爱,我的心境也逐渐发生改变,对大德师父我由敬畏之情转为敬爱之情,既尊敬又爱戴。因为我知道,大德就算批评人,也是出于慈悲利他的角度,而我之前的畏惧其实是很重的我执之见。因为我怕暴露自己的缺点错误,想要把自己藏起来。
《地藏王菩萨本愿经》有云:“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我之前就是这类“难调难伏”的众生,我执甚重,自视清高,爱批评人,性情急躁……
细细想来,错了有什么关系了,当下改正就是。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曾在法音里说法,不怕众生有错,就怕众生不改错。
如果一味掩藏,我又怎么知道自己的缺点错误呢?不知道又如何改正呢?修行不就是身语意三业都学佛的一切,然后边修边改正吗?对于自己的教授师,不亲近,又会得到什么益处呢?
明白了这些道理后,我愈发喜欢亲近大德,对大德的教示,我听了也很法喜。
修行之路,虽任重道远,但只要认真去做了,就不难;不做,永远觉得修行难。
我现在有一个存储正能量的发光瓶——学习班的美好时光,时不时的回忆,激发自己向上生长的力量。
文/玖蕖思
图片:作者提供
聲 明
華藏學佛苑官方網站、華藏學佛苑微報、華藏學佛苑微信公眾號服務號等自媒體和網路平臺、手機平臺轉發的佛弟子的受用分享文章,只代表作者的個人知見和立場,不代表華藏學佛苑認同其知見和立場,一切知見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所說法和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公告為准。特此聲明。
華藏學佛苑